為何要買殘扶險?



浪子兄:「又要準備保險的錢,一年要六萬多吧!」
二牛:「買什麼險種,需要那麼多錢?
浪子兄:「兩三年前,買了長看險,怕以後會有萬一,沒人照顧。」
二牛:「很少有像你這麼四十出頭,就規劃的人,當初是怎麼考量下買的。」
浪子兄:「我爸媽都五十多,就XX的,那時都我在照顧,一個月約要花五萬上下,我看我也逃不了家族宿命!」
二牛:「有這考量也是不錯,但你買了什麼,跟理賠條件是什麼有了解嗎?」
浪子兄:「我買的最高一個月可賠五萬,我業務朋友跟我說的,後面如有理賠,他會幫我注意的。」
二牛:「你說的是沒錯啊,但你大約年收約八十萬,加上其他的保險,一年約要十五萬上下,這樣負擔不會算重嗎?」
浪子兄:「沒辦法啊,我有什麼萬一,都是要靠自己,所以男人要當自強!」
二牛:「你說的最高可以理賠到一個月領五萬,那麼萬一時,只有一半嚴重,領不到那麼多,又花費跟五萬相近怎辦?另外,你說的『萬一』情形,有其他險種可以組合起來,範圍大,保費低,省下來的保費,拿去做ETF投資,到時身邊沒怎樣時,身邊又有錢不好嗎?」
浪子兄:…,...反正保了都保了,現在講那麼多沒有用。」
二牛:「是兄弟,所以我也認同你的想法」

多數人都是這樣的,單純相信自己的朋友在做保險,相信朋友介紹的就是好的,還有,自己不會那麼倒霉,買了只是心安,不用瞭解太多,到了有『萬一』那天,拿到理賠時,又在埋怨說,怎麼賠那麼少,每一年都繳那麼多保費,朋友也不是這麼玩的。

根據二牛在保險業界十年以上的觀察,多數的同業,都是聽從公司的指導,說公司什麼產品組合,對客戶有什麼好處,話術要怎樣組合,才會顯得產品有吸引力,於是乎,業界出現一堆大同小異的最強商品組合,很少有人去考量過,客戶本身的收入來源,跟合理的保費規劃。常是你頭痛,我就給你阿斯匹靈,沒去找出病因。另一方面,每季的考核壓力,壓得不得不去追業績,當有利益衝突時,通常業務員說的話都需要驗證。

站在同業共好的立場,二牛也不得不幫業務員講話,以同業來說,我們的收入由我們銷售的保費中決定,我們都相信保險對人們都是好的,但好的程度有多少,就只能看命運決定,看是否發生風險時,剛好你買的險種保障有到那邊。多數的同業,都是聽從公司的領導,很少有人願意自己去分析是否有「最適解決方案」的可能,有買就好,多少都有保,但根據十年以上的見聞而論,我很少看到有人發生重大事故時,所得到的理賠,能讓他無顧之憂再去規劃人生下半場。

多數的理賠都發生在三十萬內的金額,在這範圍內,咬緊牙根,都有辦法熬過去。若是醫療費在百萬以上,或是將來生活所需在三百萬以上的重大事故,二牛所見的多半是自求多福。金額小的,發生機率約有八成以上,人人大多負擔得起,於是業務員都覺自己功德無量,金額大的,可能約有不到一成機率,每個人都不認自己有那麼倒霉,業務員本身也這麼認為,因此,多數業務都覺得好做的金額去談商品。

為何二牛會有這樣的感概,從事第七年,他有個六十歲的客戶老林,不幸發生重度意外傷殘,那時領了約三百萬的理賠金,那時他也覺得這樣算多,但經過兩年後,老林的家人已經把三百萬花光了,暸解之後,才知道都一直在花本金,每個月都不只花費五萬,一些雜七雜八的,你想不到的,在那一刻,都會浮出檯面。

二牛一開始還是想,好險他都提倡保障做高,不是一般的一百萬,而是推薦三百萬以上,或是十倍以上的年收入,「服務做得再怎麼地好,也比不上一開始把規劃做好」,二牛事後感概地說。

如果可以的話,二牛還是希望大家能多關心自己的保險,別買了一堆保險,到老沒現金在身邊,都得去醫院才能領錢,如果自己能多瞭解一下,幫自己做好適合的規劃,也不會老是聽到瘋言閒語。

自己做自己的業務員規劃最好
免到事故時,才後悔當初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