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險糾紛的起頭



賣肝小助理:「二牛大哥,為何保險糾紛那麼多?許多人都對保險觀念不好。」
二牛:「這很正常,多數人都找熟悉的業務員,預算不多,又要什麼都有,時間一久,遇到理賠不夠醫療費或療養金時,客戶大多會修改當初的記憶,說當初就是講要加重哪些,是朋友沒有做到。再來就是保費一人一年繳十多萬,結果身故理賠,大多只有兩三百萬,只夠安心,無法安家,還是遇到重大事故,理賠也大多賠十多萬,結果還需自費三四十萬,這些人就覺得業務員都是騙人的。」
賣肝小助理:「那到底要怎麼做比較好?你做這麼久了,現在有沒有什麼心得?」
二牛:「這是以前拉保險的時代留下的遺毒,也沒什麼特效藥可醫。現在我就改變想法,做好自己該說的話,而不是公司教育的那一套,站在客戶的立場,去思考到底如何才是以最小預算保最大保障,再引導客戶自己去思考,到底是大問題比較難解決?還是買個心安就好?
至於,客戶個人偏好就隨它去,我只能做好我該做的事,有什麼萬一時,最大的責任也是客戶自己家人要承擔,我也不需要業績來加重業障。」
賣肝小助理:「難怪我看你做的金額都不大,多以保障型的為主。」
二牛:「做對人好的事,對自己也好。」

保險商品坦白來講,就是保單條款跟費率的組合,這一翻開,大家都一樣。複雜的是業務員的立場,利用關係去接近客戶,從中找出可以成交的商品,只是一個業績數字上的概念。而對客戶來講,保單是在有什麼萬一時,能給家人最後的保證,多數人都不願意有這麼一天,卻又偏偏逃不掉,保險對他們來說,就是最後的一條救命繩。

二牛也曾經受過其害。小時候,家中不太好過,卻又覺得保險很重要,於是透過朋友投保,偏偏又發生大病,在那個一人賺兩萬五的年代,是可以養活一家人,但一個事故,卻還要自費三十萬,還是在保險的狀況下,這情形發生過兩次,才讓二牛去思考到底保險是什麼東西?是一份信任?還是自己選擇給家人的保證?

二牛在剛入保險業,在保險公司的訓練下,多數都只有教導怎麼賣商品,而銷售方式大家都像是產品銷售元,拼命在贏得競賽,客戶在他們的心中,只是白板上的一個業績數字。當在一個環境下,大家都這麼做時,你沒這麼做,人們只會排擠你。

二牛傳統保險公司待過兩三家,只有聽過美國自由女神人壽,有在統計,這一系累積賣出多少保額,照顧多少家庭,真正把客戶當作一個人在看待。但對於客戶不多的菜鳥來說,這是一個很好的環境,卻是很難生存的時代,走出來講的是頭頭是道,但拿出來的商品,常常都比別人貴,同樣的商品,為何人家要買比較貴的,又不是大山人壽,硬是比業界貴上兩成,還號稱是服務比較好。

會選擇保經,單純只是個人理念,有人會對保經觀念不好,二牛當初也是這麼認為,但接觸了一陣子後,我才發現理念反而是在保經裡面找到,重點不是在於公司,而是在於人。

把客戶的風險意識建立後,再搭配每家不同的優勢商品,滿足客戶的需求,至於有人會說服務不好,二牛認為保險服務不就是在前頭,一開始就把保險規劃做好,服務剩下理賠、契變、調整。理賠跟契變,客戶可以自己打0800送,或是診斷證明跟收據準備好,自己寄公司就好。調整則需要每年起碼見面一次,瞭解一下客戶的家庭變動,是否需要調整,讓客戶自由選擇,也不需要被人強迫推銷,這不是雙方都好。

當客戶自己懂如何規劃保單,也瞭解自己的保險怎樣搭配,業務員的角色,也只是提醒一下可能還有哪邊不周全,不用一味地銷售商品。一開始雙方溝通好,保險最好的服務就是一開始把事情做對,自然不需要服務,當客戶擁有保險業務員的常識,自然會懂著自己怎麼去選擇對自己好的事,這是二牛一直在努力的方向,從2005年起的經驗累積,二牛才學會如何在一杯咖啡,三十分鐘的時間,讓客戶自己能懂怎麼去幫自己規劃保險,用最小的預算,轉嫁最大的保單,希望有緣的讀者,也能來跟二牛互動一下。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