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險業務十年的感想

十年代表著什麼?十年代表著,你在某一個領域中,從懵懵無知的菜鳥,度過痛苦的菜鳥養成期,到了第四年,才知道初進這行業的自己是菜在哪邊?在上不上,下不下的地步,漸漸熟悉某一行業的遊戲規則,開始由上下垂直的業務發展,水平拓展到同業的產業結構,在跌跌撞撞中,一點一滴想要從一推線圈中,理清自己是否能找出一個線頭,好讓自己能在亂世浮沈中,有個救命的線索。到了第八年,垂直跟水平都嘗試過後,勉勉強強找到一個立身之地,朝某個時間點的自己許下一個願望,希望能有一天到達那個地步。

這段時間就是「十年」,也是行家常說的「一萬個小時投入」。社會事並無絕對的黑與白,更多的是介於這兩者之前的顏色,每一個決定在當下,站在桌上的兩端,都有各自的考量,無法在當下判斷決策是否適當,等到事件發生的那一刻,才能知道當初做的決策,是否解決問題?還是製造出更大的問題?

我在「保險」這行業,就這樣待過了十年以上,如果把痛苦的磨練時光捨去,大約只能算上度過三年的時光,剩下的都在懷疑自己這行業的生存之道,眼前所見的,大多是勝利者殘酷的生存正義,在述說著一個又一個的豐功偉業,用一個接著一個的家庭不可承受之輕,換取勝利者的生存資本。

保險這行業最大的問題在於——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做的成交都是最客戶最好的。但現實中,我所看到的,大多是為了滿足公司的考核,或是帳戶上的一些數字變動,在客戶心動的某一時刻點,趁機說出成交話術,把保費收回來,換取業績上的數字,至於是否真正是客戶自己需要的風險轉嫁?那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
我們常被稱作「拉保險」的,現實中,我們許多同業也一直陷在這個圈圈中,無法跳脫,其實在我的認知中,我們比較像是一個「理想人生規劃顧問」,幫客戶在人生的旅程中,規避掉一些天災人禍可能造成的損失,雖說人的離去跟疾病是不可避免的,如同空氣跟水般,存活在這個世上,但我們能規避掉的是金錢上對一個家庭所造成的重大變化。

客戶需要的是什麼?不是逢年過節的問候,也不是生病時的慰問,這些對事實的發生並無其他的幫助,而是在重大的人生事故後,到底一本小小的合約書,能帶來多久的生活保障?這才是實質上的保險意義!

人生有許多的無奈,也充滿著許多的不可預知的風險,能轉嫁在保險上的風險也是有限,但這就是現實,用有限的資源去轉嫁最大可能的風險。一個人的風險是有很多層面的,但我所常遇到的,是一個人的身邊,起碼充斥著三個以上的保險業務員,常見的多是見者有份,每個業務都分到一個部位,時常會有重複的部分在,我也有請教過這樣的人,他的見解是,「每個人說的都有道理,於是人人有份」。

客戶最大的問題在於「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?」,於是乎,有一堆業務員趁機推出,他們自己想要的商品出來,再利用成交話術,一步一步把客戶拉近成交的圈套中。「需要」跟「想要」最大的不同在,需要能在你重大變故時,替你在金錢上度過難關,想要則是在你自己感覺良好的,覺著自己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,但在重大變故的當下,所能給予的金錢幫有限,換來一句......「早知道...」。想要的需求很好滿足,於是業界中多數人去追求容易達成的想要,需要的探求,必須挑戰人生中每一個重大變故的可能性,相對地難上好幾倍,只有少數人能抱持著保險的初衷,堅持在荒草瀰漫的小徑上,求著自己的道。


把事情做對跟把事情做完,是兩個不盡相同的事。在我們這行業來說,走出門,說出口,收回來,就是把事情做完,客戶跟業務想要的事情都有做到,雙方都滿足,並沒什麼不好。但保險這行業做的是轉嫁人生重大的變化,做完比做對來著容易,但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把事情「做對」,在人們突然遭遇到傾盆大雨時,我們能及時遞出我們的傘,保護傘下的人,能少被雨給淋濕。

以我目前的見解來說,也不能保證自己所做的規劃都是對的,但至少我是在於對的道路上,我能提供的也只是這些年來,我所看到的人生故事,提供客戶比較全面性的看法,讓客戶自己去選擇,而不再是聽從業務員的建議,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規劃,也希望在這部落格中的讀友,能藉由我分享的觀念中,重新思考保險的意義與功能,自己去為自己的人生負責,減少「早知道,我就...」,重新拿回自己的發球權。。

留言